一樣春雨綿綿,
和我看這本書後的心情一樣......沈重,書名:《忠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
相信如果看過電影《一八九五》的人,
應該對這個名字不陌生。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
清廷自顧不暇,
於是同意將臺灣澎湖割讓日本。
生活在臺灣土地上的熱血青年姜紹祖,
出身新竹北埔名門,
父親在他二歲時便過世,
是家裡唯一的男兒,
家裡陰盛陽衰,
但他從小聰慧,飽讀詩書,寫一手好字。
當知道自己國家面臨異族統治命運,
他毅然拜別母親及即將臨盆的新婚妻子(陳滿妹),
投入抗日行列,名為......敢字營。
他殺敵之勇猛、槍法之準確、屢建其功,
其實他是個儒生,身材也不特別高大,
(據小說作者鍾肇政所考證他大約156、7公分左右)
然在戰事中他從不退卻。
在攻新竹城時,
因缺乏大砲等強大火力、食物也缺乏、加上友軍支援不及,
他與同伴共7、80餘義軍被困在民宅,
無法突圍,面臨彈盡援絕的窘境。
最後日方派人招降,
部屬想到不妨詐降再找機會逃脫,
但是一行人最後被關進牢裡,
一一進行審問,
審問完就拖去槍斃,
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供出紹祖是哪位。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伙伴被殺,
真是心如刀割、熱淚盈眶,
原想自己出去換取大家的性命,
但大家都不同意,
他寧可自殺也不願死在日人手下,
最後他選擇吞下鴉片,
結束短暫而發光發熱的二十歲生命(1876.2.16~1895.5.19),
幸而妻子為他生下遺腹子。
就義前他寫下一首詩: 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 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生在太平盛世的我們, 無法理解先民如何為這塊土地努力過、流血過, 臺灣歷史對我而言真的太陌生了, 看完這本書加上一八九五的配樂, 讓我忍不住淚流。 建議各位可以去看看鍾肇政著: 《臺灣人三部曲》、《濁流三部曲》 對於日治時代的情況會有些許了解, 相信會激起若干愛國意識。 尤其那些口口聲聲愛臺灣的政客......更應該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