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開抽屜,
看到一篇自己在專科三年級登在某報(忘了什麼報)的一篇文章,
依稀記得那是國文老師幫我投的稿,
20多年後再閱讀竟是那麼清晰,
因為我的想法一直沒變,
不論做人做事我都維持初衷,
即使在追求功利至上的社會,
我仍堅持最初的理念。
題目:冠軍與我
從小到今天(當時應該18歲吧),
我從未享受過得冠軍的喜悅,
也許我與它真的無緣吧!
想想與其痛苦的追求,
倒不如痛快的放棄,
這是我的人生觀。
那種「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觀念,
令我厭惡。
人活著不是只有第一,
只有冠軍,
假如每個人都要出風頭,
那天下誰當墊底的呢?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博士,
他回到國小母校時回憶道:
「以前我在學時,
校長在一次開學典禮中訓勉同學,
希望這學期各個同學都拿第一名。」
當時他的想法是「人人都得冠軍,那誰第二呢?」
他感到疑惑,
我的想法和他一樣。
人如果汲汲追求那些莫須有的虛名,
則人生只是一場庸庸碌碌的戲,
實沒有多大的意義。
這樣認為,
並非我不求上進,
陶淵明的與世無爭,
弘一大師的無事無物不美,
那才是真享樂!
事實上,
在現在這種社會中,
要離群索居,
不與人爭倒也不容易。
曾經看過許多人為爭名而不惜犧牲許多更寶貴的東西,
像友情、親情等,
在商場、情場、功課上為了爭個第一,
拼得你死我活,何苦呢?
人生如夢,
是該好好珍惜現有的寶貝,
不要只知不擇手段往上爬。
「名」是人人都要的,
然而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當你得到時,
也許只是一陣雀躍罷了。
積極地為自己的人格開拓一條光明的路,
才是現代人所要做的。
我生平無大志,
不希冀處處與人一較長短,
畢竟一切終將過去,
太多的名也是一種負擔。
所謂「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我想「君子無所爭,必也人格乎。」
願吾人在人格修養上拿個不折不扣的冠軍,
相信今生當無憾矣。
沒想到在青春年華的我,
想法竟如此早熟,
自己一路走來,
都秉持這樣的理念,
所以失敗時沒有所謂失落,
得第一也只是高興一天,
這樣的人生觀,
相信是正確的,
沒有大悲大喜,
人生平順,
就是最大的福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