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忙裡偷閒

昨天是教師節,


一個漸不被重視的節日。


 


五一勞動節勞工可以放假,


九二八教師節老師卻還要上班,


原來教師的辛苦程度不如勞工,


既然國家不讓我們放假,


那就自己給自己放個假吧,


幾年前對於教師節不放假沒有太多感觸,


但是這幾年社會對老師的不尊重,


學生問題越來越多越複雜,


可能與政府對老師的不尊重多少有點關係。


 


 


當然各行各業難免有害群之馬,


但是各界似乎以顯微鏡來看待老師,


一顆老鼠屎就可以將所有老師的努力付諸流水。


因此,


老師的憂鬱感越來越重,


只能自己試著紓壓。


 


 


昨天下午給自己放了半天假,


到桃園統領看「賽德克巴萊--上」,


這是我讀完鍾肇政根據霧社事件所寫的「馬黑坡風雲」後一直想看的電影,


不過當時魏德聖還沒資金開拍,


且角色也還沒確定,


不過我知道他一定會想辦法將它拍得驚天地、泣鬼神,


如今上映了我當然不能缺席。


 


 


不過為了看這部電影我鬧了個笑話:


之前兒子告訴我他去統領看「那些年......」,


我以為影城在統領百貨裡面,


站在電梯外看著各樓層的簡介,


奇怪怎麼就是沒有看到影城的影子,


不禁納悶難道桃園還有第二個統領百貨,


此時剛好電梯旁有賣洗面乳的專櫃小姐,


鼓起勇氣問她影城在幾樓,


她回說在對面,


說完謝謝後,


她順便問要不要參考她們的洗面乳,


此時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就頭也不回的說聲謝謝低頭走人,


我想那些小姐可能笑翻了,


竟然有這樣的鄉下土包子,


走出百貨公司果然看到統領戲院,


因為兒子給了我早場優待票,


所以票價只要190元,


2:50開演約5:10結束。


或許不是假日該場次整個電影院約20個觀眾,


真是值回票價,


買票的同時還要七位約七十來歲的歐巴桑也相約一起來看,


聽到她們說好久沒有上電影院看電影了,


可見這部片吸引不少像我這樣不上電影院的族群出籠。


 


因為對故事情節非常清楚,


所以純粹將心情放在抗日的仇恨裡,


對於所謂的血腥已視而不見,


日人對原住民的虐待、剝削、欺凌,


導致莫那魯道有不得不出草的舉動。


 


自己的碩士論文閱讀不少日治時期史料,


日本對台灣同胞的種種不仁道對待一直心有戚戚焉,


甚至有滿腔仇日情節,


面對賽徳克族為種族、生存不得不戰的心情,


我頗能體會,


當然戰爭難免傷及無辜,


只能說時代如此。


上集播到運動會大廝殺的場面。


也讓人看到關鍵時刻花崗一郎、花崗二郎(兩人無血緣關係)選擇為祖靈而戰的決心。


 


 


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爭到最後,


許多婦女、小孩上吊身亡以免拖累男人,


彈盡糧絕加上日方以違反國際道義的毒氣攻擊,


讓這群抗日、為捍衛祖先留下的獵場免於被異族所佔的賽徳克族傷亡慘重,


莫那魯道也葬身在深山裡,


最後其屍體被發現還被當成標本展示。


 


霧社事件後,


倖存的幾百名老弱婦孺被軟禁在「川中島」,


有興趣的格友可以去閱讀鍾肇政所著「川中島」,


看看日本人如何對待這群可憐的台灣原住民。


 


 


鍾肇政著作等身,


對原住民的關注也不少,


2000多萬字的作品,


非常值得身在台灣的我們拜讀,


期待下集的上檔,


雖然看了心情有些沈重,


不過,


當時時代背景就是如此,


了解歷史的始末使執政者得到若干教訓,


甚至體會戰爭的可怕未嘗不是件好事。


 


 


對照這次日本大地震台灣人對日本投注的關懷,


可以了解台灣人「以德報怨」的胸懷。


或許「世界一家」是可以期待的。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運動?

這回頭痛看家醫科,


醫生劈頭問:最近是不是壓力比較大?


當這句話問出口,


我差點掉下眼淚,


一方面對自己特教智能的不足而感到慚愧,


一方面覺得老天何苦這般待我。


 


 


亞斯伯格症可說是一種高功能的自閉症,


這種孩子不會察言觀色,


凡事直來直往,


如果某個點不通,


他就一直固著在那個點上,


眼神與對話者常沒有交集,


其實如果他沒有侵犯別人的行為,


我比較不擔心,


偏偏事與願違。


 


 


回到主題,


醫生說:唯有運動才能解除壓力,藥物只能治標不是根本的方法,


看來我要開始去學校跑步了,


運動才有好體力對抗這個小孩,


畢竟他的力氣很大,


有時拗起來我還拉不動,


他甚至還會躲起來讓我找,


所以好腿力及體力是有必要的,


因此從現在開始運動吧!


就算不為他,


也該為疼愛自己而動。


「頭痛」我的「頭痛」

這個星期來一直被偏頭痛所擾,


那種2-3秒就抽痛一次的感覺真難受,


這種情形自出生至今從未出現,


而且吃了三天藥還沒痊癒。


 


 


我研判來自各種壓力,


開學的壓力、親職日、語文競賽、指導學生語文競賽、班上來了位鑑輔會安置原該讀三年級卻重讀二年級的孩子、一個過動兼亞思伯格症且有攻擊別人行為的孩子。


 


那個過動的孩子應該就是我最大壓力來源,


因為他在班上只要不如意就踢桌椅,


誰惹他不高興就暴力對人,


拿書敲同學頭,


掐別人脖子,


拿水彩筆追著同學畫,


鐵鉛筆盒打同學的臉,


尖叫,


干擾科任老師上課,


趁老師轉身寫板書就跑出去上廁所或閒晃,


 


 


總之,就像顆不定時炸彈,


每天都有一齣需要老師收拾的戲碼,


同學在我的教育之下對他十分包容,


不過他似乎不知感謝,


雖說特殊孩子需要老師同學更多的照顧與包容,


但是放在普通班真的是相當棘手的對象,


這樣的孩子需要一對一的教學,


普通班老師還有其他29個孩子要照顧,


如果只處理他的問題,


其他孩子何辜,


雖然他目前有去資源班上幾節情緒課程,


但資源班老師也對他相當頭痛,


因此您說我能不頭痛嗎?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的父母非常配合,


所以這也是我一直願意對這個孩子用盡所有方法教育他的原因,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頭痛」不已的源由。


 


 


學校舉辦的親子讀經班我鼓勵他們參加,


另外一位退休同事建議我讓他學學獨輪車,


學習面對挫折,而不要一受挫就生氣就放棄,


而每週英文課也請媽媽陪讀,


總之,希望在藥物、家長、學校、資源班、運動等多方面施力下,


他能漸入佳境,


否則我真 的「頭痛」我的「頭痛」。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班親會

9/16(五)舉辦班親會,


不過出席率卻奇低,


或許是因為已經第二年了,


所以有這種結果,


或許是因為班親會要選出家長代表,


所以有這種結果,


不只敝班如此,


全學年各班出席人數從個位數到十來位不等,


不禁讓老師們感嘆:該來的都不來。


 


 


或許現代不少家長需在晚上加班不克前往,


但是也有家長是寧可在家看電視,


也不願出席一年一度的班親會,


所以這種出席率不高的班親會似乎意義不大。


 


 


 


下午一位同事到教室吐露近來和家長發生的事,


才剛接三個星期的家長,


這位單親媽媽刻意曲解老師的善意,


讓同事覺得非常受傷,


甚至擔心遭到惡意報復,


他說教書生涯十幾年從來沒有這種心神不寧的感覺,


他說要去拜拜讓自己安心些。


 


 


聽完之後我有一種感覺,


家長如不能和老師同心,


小孩是不可能受教的,


加上孩子回家後不真實的傳話,


讓老師受到委屈,


最後損失的還是他的小孩,


如果家長精神上出現狀況應該早點就醫,


否則將是三輸的局面。


 


 


對於同事的處境,


真的為他感到擔心,


畢竟他是一位非常非常認真的老師,


只能勸他或許剛失婚的婦女情緒較不穩定,


就原諒他的無理取鬧,


甚至適時給予同理心,


讓他減少敵意,


或許會出現轉機也不一定。


 


 


現代夫子難為啊!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最矮的人

就在前幾天,


女兒告訴我她在學校量了身高、體重及視力,


從此我成了家裡最矮的那個人。


 


 


我先生號稱180,


其實是178.3公分,


 


我身高168,好運一路發(雖然最近衰事不少,不過我堅信風水總會輪流轉),


站在女人群中總是高人一等。


記得國小畢業好像只有149公分,


我真正開始長高是在國中3年級左右,約166公分,


直到師專長到168才停下來。


在我的認知裡愛運動似乎與長高有頗大的關係。


不然以我家境普通的情況,


飲食根本只求溫飽,


營養不足也是有可能的。


上了師專除住校外,


吃的方面更是講究,


所以當時同學的男友戲稱我們是「吃飯專科學校」(不過,身為未來教育民族幼苗的我們,要養成強健的體魄,才能全心照顧學生,不是嗎?如今那位同學已是國小儲備校長,也是師鐸獎得主,可見「吃飯教育」是成功的。)


 


 


 


老大190,6*公斤,像根竹竿。


他從小喝奶、吃飯超級慢,


記得剛出生時,身長49公分,3220公克,


與一般孩子比起來並沒有特別高大,


到了餵奶時間,


60cc的牛奶竟然耗了夫妻倆半個小時,


眼看餵奶室的媽媽們一個個將孩子抱給護士,


結束短暫親子接觸時間,


我們卻還在與60cc牛奶奮戰,


真是挫折。


如此情況一直持續到出院,


出院後既餵母奶也吃一般配方奶粉,


他就像慢郎中般,


餵個奶老媽都快睡著了。


更扯的是讀幼稚園時別人早已吃完飯睡完午覺,


老兄他到了下午四點多還在跟午餐奮戰,


真是為難老師了。


不過現在的他食量超大,


他可以整個晚上吃不停,


似乎要把以前沒吃到的通通補回來,


這樣吃的結果使他長成大樹一樣(只不過是大王椰子樹),


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我希望他別再長了。


 


 


老二現在身高177.9公分,5*公斤,


出生時51公分,3300公克,頭圍32.5,胸圍32,


看似比哥哥高大,


可是截至目前為止還沒像哥哥這麼高,


但我覺得只要長到180出頭就好,


太高似乎是很大的負擔,


像大兒子常擔心撞到頭,


而且床不夠大、棉被不夠長、鞋子像艘船......,


老二比較愛運動,


卻沒有比不愛運動的哥哥高,


所以運動有助長高在我家兒女身上似乎是說不通的。


 


老三是女兒,


身高168.3,4*公斤,


出生時52公分,3800公克,頭圍33.5,胸圍35公分,


是個胖娃,


不過現在就像時下許多年輕人一樣瘦巴巴,


或許課業壓力讓她胖不起來,


不過只要抵抗力強就好,


瘦得沒負擔又健康,


也挺不錯的。


 


 


就這樣,


現在168、5*公斤的我成了家中最矮的人。


雖如此我還是很高興,


因為高一點在人群中總能吸引較多目光。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嚴長壽 /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再對照社會上一堆遇到困難就尋死尋活的人們,個人頗有感觸,供大家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jw!YOqrisiFGQM.qJaOqLSeCpM-/article?mid=44731&prev=-1&next=44729


 


 


 


 



不祈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只祈求當每個問題發生時,有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


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


「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從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


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


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


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


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


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


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的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


很多時候,面試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


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


切蛋糕時,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


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


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1、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挫折容忍度」,說簡單些,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


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


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


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


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


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


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


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


經國先生曾說:「失意時需要忍,得意時需要淡。」


的確,人,都有失意,不順遂的時候,然而,我更相信!「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被「當頭棒喝」而驚醒過來!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


因此,如果現在的挫折,能帶給你未來幸福,請忍受它。


如果現在的快樂,會帶給你未來不幸,請拋棄它。


「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祝福大家都能夠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難關。


(網路轉載,歡迎分享)





 


 


 


面對挑戰去解決它而不是忽視它,


 


面對成功只需開心一天,


因為明天還有更多未知的事物等待解決,


 


面對挫折只需苦惱一天,


因為明天獲許就會找到解決的方法。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災難右腳



人家貝克漢的右腳是「黃金右腳」,


而我的右腳卻是「災難右腳」。


 


 


話說30幾年前(糟了!洩漏年齡了),


我剛讀國小一年級時,


當時的桌子是兩人連在一起的,


有位女同學上學帶了大瓶的玻璃瓶裝黑松汽水,


她把它倒放在抽屜裡,


這樣也就算了,


她還將桌子前後晃動,


說時遲那時快,


圓滾滾的汽水瓶加上晃動厲害,


滾落地上的汽水瓶爆裂彈開,


玻璃就硬生生好幾塊刺在我的右腿大腿及小腿上血流不止,


當時我忘了是不是被嚇哭還是嚇得哭不出來。


 


那時導師是位很機警的男老師(現在已是退休校長),


加上母校是偏遠學校,


附近根本沒有醫院或診所,


只好趕緊帶我到保健室,


排除玻璃還留在腿上之可能性後加以消毒,


不過,


從此腿上就留下兩三個大小不一難看的疤痕,


我忘了那個女生是否受到處罰,


不過從此我對玻璃就有了恐懼感,


加上日後教學又被學校高年級學生在窗外以躲避球砸中玻璃,


導致我的眼球流血又請了近2星期的公傷假,


對玻璃害怕之情更深。


 


 


接下來則是今年三月參加研習導致右腳骨折,


這次受傷可謂吃盡苦頭,


至今未完全痊癒。


 


 


就在今天,


災難右腳再次承受苦難,


早上因為想做漢堡給家人享用,


不過缺了小黃瓜及番茄、洋蔥,


於是就到市場購買,


手上提了大包小包,


買完龍眼正要離開,


一個冒失的太太將機車往後推,


也沒注意到後面有個倒楣鬼,


就硬生生將排氣管的圓形排氣口烙印在我腳上,


被燙到的當下只覺得燙燙的,


加上手上提了許多東西也沒空跟她理論,


她說了聲對不起就走了,


我也只好自認倒楣,


沒想到越走腳越痛,


回頭看看已經成為這副模樣,


還灼傷起了水泡,


 



 


這份中秋節禮物還真不想接受。


圈圈右邊白白的部份就是小學被玻璃刺到留下的疤痕。


 


要拜託各位機車騎士,


要牽車子之前先前後左右看看,


確定沒人再行動,


否則今天幸好碰到我,


如果遇到凶神惡煞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


不知道「它」多久才能復原?


 


 


人家鋼琴家、音樂家會為寶貝雙手買千萬保險,


或模特兒為美腿保險,


我雖沒有美腿、寶貝手,


卻挺需要為「災難右腳」保個意外險,


畢竟它真是多災多難啊!


希望災難到此結束,麥擱來啊。


 


棗泥月餅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免不了要跟學生解說中秋節的傳說,


諸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兔搗藥、吃月餅的由來等。


提到吃月餅,


就想到我那位手藝高超的家長,


蛋糕、西點、薑餅、手工藝等樣樣都難不倒她。


 


 


我教她女兒二年級,


當時就請她到班上烤蛋黃酥給全班孩子享用,


那剛出爐熱騰騰、香酥有層次的口感豈是一般糕餅店所能比擬,


往後一、二年她都會在中秋節前夕送上親手製作的蛋黃酥,


真的百吃不膩,


特別是女兒對於**阿姨製作的蛋黃酥情有獨鍾,


一次可以吃掉2-3顆,


吃過後對其他店的產品都興趣缺缺。


 


 


後來,


她因為孩子求學就搬到桃園市去了,


就沒有機會再吃到她的蛋黃酥,


如今中秋節前夕,


女兒又開始懷念她的產品。


當然我也一樣懷念,


除懷念她的蛋黃酥外,


更懷念她對我們的關愛與照顧。


 


 


女兒除對阿姨的蛋黃酥念念不忘外,


還對棗泥口味的廣式月餅愛不釋口,


今晚我和老公就專程散步到附近麵包店尋找這種口味的月餅,


畢竟一年只有一次,


就當做寵愛她的一種方式吧!


希望我們對她的愛會留在她的腦海中。


 


社團

老二高中有社團課程,


原本將桌球填為第一志願,


沒想到竟然槓龜上了網球社。


對他而言兩者的差別在於一個在室內,一個在室外,


因為他小學就在學校找過教練上桌球,


也參加過林口體育學院舉辦的網球夏令營,


所以兩者並不陌生。


 


星期五上第一次課回家,


表達要買球拍的意願,


今天就幫他買了一枝,


晚上他就拿了顆球在客廳練習,


看來他對網球也挺有興趣的,


希望緊湊充滿壓力的高中生活,


他還能保有運動的好習慣。


 


晚上七點半,


他一個人說要去打籃球,


也好,


愛運動本來就是件好事。


 


中秋佳節

昨晚華打電話來問我有沒有意願去宜蘭露營。


 


我自己有露營的經驗,


但孩子們應該沒有。


 


因為我們沒有露營裝備,


且和我老哥約好回娘家過節,


所以就婉拒了這個邀約。


 


我想如果要去露營,


我家恐怕要準備兩個帳篷才夠用,


所以還是想想就好。


 


今年一如往常不加入烤肉行列,


因為烤肉造成空污又無助於健康,


所以孩子們如果要吃烤肉,


就用烤箱烤。


 


以孩子的眼光來看,


我這個媽媽是挺無趣的,


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這樣也好,


等他們出社會就會對什麼事都感新鮮有趣。


 


 


今年中秋節的月亮是六年來最圓的一次,


或許認真賞月才是節日最原始的本質,


其他吃吃喝喝就免了。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感謝

這次腳傷承蒙校長、主任、同事的關照與探望,


今天特地定了幾分甜的人氣商品「雞蛋布丁」作為回禮,


 



 


 


 


雞蛋布丁  孵出美味的創意驚喜


超高人氣商品─雞蛋布丁,是門市詢問度最高的精緻點心,更是年度銷售冠軍。採用衛生的洗選蛋殼,承裝精心烘焙的手工布丁,不僅口感綿密,微微的香氣更是令人陶醉,加上精巧的外觀,是口碑超高的人氣點心,小朋友見到總是愛不釋手。   


 


照片及介紹來自http://www.howsweet.com.tw/cetacean/front/bin/cglist.phtml?Category=148197


 


 


 


雖然同事華說:大家的一點點心意,結果讓你這麼忙。


其實, 受人點滴,泉湧以報,


在傷病時,任何性質的慰問都讓傷者感到安慰,


所以,沒有所謂忙不忙,忙得很窩心呢。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乘願而去

今天下午帶著肅穆的心情去參加一場追思會,


她是「台灣文學之父」之妻----鍾張九妹女士,


鍾張九妹女士出生於桃園龍潭三坑,


1929年生,


21歲嫁給當時在龍潭公學校教書的鍾肇政,


時值二次大戰結束,


不但物資缺乏且教員待遇微博,


五個孩子相繼出世,


她靠著養豬、養鴨、種菜、打毛衣等貼補家計,


與鍾老結褵61載,


鍾老自述他在文壇如有所成,


太太居功厥偉,


因為她全心照顧家庭讓他無後顧之憂,


他才能完成2000萬字的創作,


他說:太太用賣豬的錢(900元,相當於兩個月的薪水)買了張檜木書桌,


在這張桌子他完成許多作品,


例如大家很熟悉的「魯冰花」、「台灣人三部曲」、「濁流三部曲」等。


他作品中的女性如「奔妹」等堅強的客家女性其實就是妻子的化身。


 


 


近年來老太太因頸椎、腰椎長骨刺開了三次刀,


又因胃穿孔開第四次刀,


行動不便且身體變得相當虛弱,


神奇的是鍾老身體卻神奇地好轉,


我想或許是老天有意讓他照顧病榻上的妻子,


而他也真的非常用心照顧妻子,


除照料三餐、陪著聊天說地、看電視,握著她的手陪著打盹、唱歌給她聽,


每天等妻子睡著自己才放心去睡,


如此深情的丈夫,


相信老太太在病榻上一定感受得到,


在今年8月20日,


她帶著家人的愛離開了。


 


追思會上,


喪偶的鍾老更顯蒼老,


仍一一與參加追思會的親友及各界人士致意,


相當堅強。


 


 


我第一次參加基督教的追思告別式,


會中程序包括大提琴獨奏、鋼琴獨奏、女高音獨唱、教會詩班暨愛樂合唱團合唱,


以及宣召、祈禱、聖經、慰詩、詩歌、講道、故人略歷、追思、慰祠、哀謝、報告、聖詩、祝禱等程序,


儀式莊嚴而肅穆。


 


 


 


與鍾老結緣於我的論文「鍾肇政小說望春風研究」,


我倆除是同鄉、同行外、他還是我的宗長,


他的心靈故鄉--三洽水也是我出生的故鄉,


三洽水也曾在他的作品出現,


因此親切感油然而生,


他的父親鍾會可先生在三和國小擔任校長時,


我父親是他的學生,


基於種種因緣,


所以決定在烈日下搭公車到龍潭前往致意,


雖然沒機會與鍾老說聲保重,


但是我卻有機會和他的二兒子--鍾延威先生說了句:要好好照顧鍾老。


 


生離死別人生必經之路,


希望老太太乘願而來也乘願而去,


鍾老能善自保重,


為台灣文學而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