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引自「感人的真實報導」

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taoyuan-tigi/article?mid=4274&prev=4275&next=4272


 


 


我就像一粒葡萄,


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
陳素美(P6304935)] ; 
一篇很感人的真實報導 ) 

如果你覺得人生灰暗,請看看武陵高中楊士賢。


 


 


 


當議論今日青少年物欲橫流的聲音甚囂塵上時,您可曾想過,就在台灣,有一個孩子他因為還有錢夠買下一餐的便當而慶幸自己並不窮? 


 


 


當滿街青少年為奔放的青春狂歡上色時,您可能體會一個早已深深見識過生死幽暗,人世斑駁的孩子內心那份孤寂的素淡? 



 


 


桃園武陵高中一年級的楊士賢,只有一隻神經正在萎縮中的左手臂。父母雙亡,目前與輟學就業的弟弟相依為命,四月之前,老師、同學對他身世知道的就這麼多,因為他從不訴苦,也積極參與社團及勞動服務, 表現和一般同學沒什麼差異,甚至有回校方要幫他申請清寒獎學金時,他還婉謝說:「我還過得去,可能有人比我更需要。」 



 


四月間,學校邀請一位殘障人士來做朝會演講,請幾位殘障同學上台談激勵,楊士賢是其中一位 。訓導主任顏弘洺回憶當時情景說: 
「他只是平靜敘述,連哽咽都沒有,但卻讓師長同學們都掉淚了。」  



 


原來,十八歲的楊士賢有段遠超過老師、同學們想像的坎坷故事,楊士賢的右臂斷送於五歲那年的一場意外,當時攀吊在電捲門上玩的他,不慎誤觸遙控器, 整隻右手因此被夾捲壞死 。龐大的醫療費已使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境更加困窘。



 


沒想到過幾年開計程車的爸爸又因帕金森氏症倒下 
,從此媽媽開始日夜在電子廠做工養家的日子。升國一那年暑假,爸爸去世。不久,媽媽發現罹患大腸癌,次年便因癌細胞擴散相繼去世。「媽媽曾動過一次切除手術,醫生囑咐她要長期休養,但她出院第三天就趕去工廠上班,因為她怕請太多假被開除,我們家就沒收入了。楊士賢很心疼媽媽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和一個鼓脹的肚子,他曾想代媽媽去做工,但媽媽認為他身體殘障,只有用功讀書,將來「用頭腦賺吃」才有活路 


 


 


 


他說他高中聯考要拚六百分以上,請媽媽放心時,媽媽安慰他盡力就好,身體第一,我只要你帶著弟弟倆好好活下去, 不要像媽媽一樣生病 ,這話讓楊士賢警覺到,媽媽就要離開了。 


 


 


果然不久,楊士賢在學校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趕到時,看到醫院正為媽媽做電擊,醫生要他們兄弟倆高聲喊媽媽,也許有助媽媽從昏迷中醒來,但楊士賢並沒喊,他說: 
我看到媽媽全身都放鬆了,臉上有種她在生時我從沒看過的平和安詳,我想,媽媽,就走吧,不要再回來受苦了! 



 


媽媽去世後,楊士賢幾度想「跟媽媽走」,但後來一轉念,決定依媽媽的心願,發憤圖強活下去 ,我想雖然我卑微得像一粒沙子, 但只要活著,就有改變的機會,要是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楊士賢說,與媽媽分離的打擊將從小自卑封閉、對什麼都不敢懷抱希望的他,一寸寸地敲醒了,不僅課業開始進步,連在校的人際關係都慢慢寬闊起來 ,從小同學們嫌我髒臭,笑我吃便當笨拙的模樣像狗, 我很怕與人接觸 ,加上家庭背景的因素, 同學們談笑的內容我幾乎都插不上嘴,因此,我非常孤單,有時功課不懂,鼓起最大的勇氣問同學,人家只要有一點點不耐煩,我就退縮,很難過自己為什麼那麼差勁 



 


 


楊士賢回想過往,覺得自己實在太傻了,因為他現在知道逃避只是浪費時間實實在在面對問題才是解決之道,另外,他也明白了 朋友關係是相對的一定要先主動打開自己、關心別人。 



 


 


楊士賢談到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尤其是國中的 國文 老師常雲惠和同學謝志傑 



 


有一次作文課,老師要同學們用比喻描寫自己,楊士賢寫道:「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老師誇讚他能表達內在感受,還送他一本「小王子」那是他擁有的第一本課外書,也是他至今最愛的一本書,這個鼓勵也讓他首次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喜悅 


小王子裡面提到,小王子的朋友狐狸說,牠喜歡看金色的麥子,因為每次看到金色麥子,就會想起有一樣金色頭髮的朋友小王子,我明白這種友情的感覺真是幸福美好。 


 


 


謝志傑綽號猴子,因為生命中有了這個朋友 ,所以 香蕉對我來說就不只是香蕉了,它總讓我想念起我的朋友,和我們共有的時光 。「猴子」有一次上籃球課時,故意說他不想打,陪楊士賢蹲在場外看,雖然猴子什麼也沒說,但那一刻楊士賢好感動自己終於有了一位朋友。樂觀進取的「猴子」常鼓勵楊士賢積極思考,對他大有啟發。 



 


 


楊士賢說,國中時有次公民課出了一題是非題: 
接近孤獨的同學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檢討考卷時,有位同學舉手問老師為什麼? 楊士賢當時覺得那位同學真是太幸福了,幸福到不懂接近孤獨的同學為什麼是一種仁愛的表現。他說:「但我寧願自己是不懂這句話的人。」 



 


楊士賢說話有一種這個年紀少見的篤實靜定,他曾怨恨自己的身世及欺負他的人,但現在他感謝斷臂讓他更容易看清人性 ,感謝窮苦讓他更禁得起磨練。同時,他了解到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發展方向,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評斷別人是錯的 






 

楊士賢希望自己是個「思想成熟 深刻,但心很「單純」的人,他把考上師大、 將來成為一個很能鼓舞學生的好老師當成目前奮鬥的目標 ,至於現實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他倒是看開了,也習慣了。唯一不放心的是「比我聰明、健壯的弟弟卻沒繼續升學」 


 


 


武陵高中的十多位老師, 每月固定捐款作他的生活學雜費基金。聽了他的故事以後,全校同學更紛紛主動發起一項項溫馨的活動 。楊士賢說,他唯有更用功讀書,以報答武陵的恩惠 



 


 


穿著武陵的黃襯衫走在街頭時,我常想要是媽媽能看到, 一定很高興、很驕傲 ,思念媽媽時,楊士賢仍有萬般心痛不捨,但他告訴自己不能再哭了,哭是沒有用的 ,只要想到媽媽曾那樣愛他、為他奉獻一生 ,他就永遠有勇氣抬頭挺胸向前走, 想每個人都會有失意,心情低落的時候,顏回雖居陋室但卻能自得其樂。






日子怎麼過日子過得快不快樂 ,都在於你對自己的際遇怎麼去看,由哪個角度去看,不是嗎


身為一個母親 , 在製作這篇文章時 
真的是心疼到不能抑止淚水
一隻勇敢揮著殘翼的小鷹 
如此孤單的飛翔在舉目無親的紅塵中 

想必他天上的母親 
正心疼地期待著孤雛的振翅高飛 

一個母親最深的無奈 
就是無法陪伴孩子的成長 
我深切為他祈禱著,但願坎坷之後會是一條光明大道,也但願人間有著更多的溫情伴他成長。


 


這一篇短文值得您花時間與家人分享,更期盼若能觸動您的心弦,也請與週遭的朋友分享!





2 則留言:

  1. 很感人的故事,尤其這孩子又是學弟,而且我剛好認識文中提到的那位國文老師。
    [版主回覆07/30/2011 15:15:05]這個世界真小,您竟然會認識故事中的老師。看來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小覷啊,要好好面對每一個孩子,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貴人,成為鼓舞他們向上的推手,共勉之。

    回覆刪除
  2. 感謝您分享這篇文章。
    最近接連讀到這類文章,每一篇都讓人感動。
    多希望這樣的文章能夠再多打動一些人,讓生命得到更多成長。
    [版主回覆07/31/2011 09:19:23]這篇文章是在明海部落格看到的,因為心有戚戚焉,所以跟大家分享。
    希望您未來有讀到相關文章,也能在您的部落格與我們分享(我知道您現在還很忙),讓我們再次感動,也讓更多人重拾活下去的勇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