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因教了全全進而與畫家賴爺爺結緣,
昨天起他與同門范先生在故鄉竹東展開一個月的畫展,
我和華搭了爺爺的車一同前往,
中午到關西休息站吃新竹米粉及海瑞槓丸,
耳邊還傳來街頭藝人演唱好聽的歌曲。
飯飽後,
往目的地「蕭如松藝術園區」前進,
因為來得早,
所以可以好好聽賴奶奶解說(賴奶奶是師大科班出身的高材生)。
在原木建築會場,
木香讓人神清氣爽,
清幽環境使人忘卻煩惱,
置身其中真是一大享受。
園區植有結實累累的芒果、芭樂、松樹、竹子、櫻樹,
還有咖啡館,
欣賞完畫作,
坐在裡頭聊天喝花茶、吃鬆餅真是愜意,
後來因爺爺要載一位朋友回新竹,
所以四人匆匆結束下午茶時間,
趕往新竹美術館看「百念師恩」聯展。
蕭如松老師(1922~1992)是賴爺爺念竹東中學的美術老師,
是台灣美術史上第二期重要之水彩畫家,
其教學生涯達46年,
經歷高雄千歲公學校、新竹竹東國小、北市福星國小、新竹中山國小、新竹芎林國中、新竹縣立竹東中學、新竹省立竹東高中七所,
他一生重要作品至少497件,
小件作品數目不詳,
從1942年速寫作品每天至少一張,365*50=18250件,相當驚人。
舉凡風景畫、靜物畫、人物畫他都在行。因經濟不佳無法使用油畫長期作畫,所以選擇水彩創作。
其創作風格因年齡而有轉變如下:
青年期「早期與野獸派風格」
中年期「抽象幾何風格」、「玻璃與窗的對話風格」、「藍青色時期」、「橢圓形時期」、「人物群像時期」
晚年期「簡素化變形時期」
其過世後故居無人管理,
十數年閒置,
經師母陳翠霞女士同意及律師見證後,
將108坪的日式平房故居移交縣府管理,
成為「蕭如松藝術園區」。
此園區成立希望達成以下目標:
1、大師故居與文化資產的保存
2、創造藝文展演空間
3、文化休閒旅遊之推廣
4、社區教育與整體營造
5、地方文藝生活圈的串造
6、培植美術人才、促進國際的藝術文化交流
蕭老師為人一絲不苟,
他每天都要畫一幅畫,
如果生病或因事耽誤,
隔天一定補上不足的部份,
這樣的堅持真不簡單,
不過他的作品因白蟻侵害蛀毀約200多件重要作品,相當可惜。
賴爺爺與其他蕭老師門下組成「松風畫會」
常舉行聯展紀念師恩,
今年在新竹美術館暨開拓館就有「百念恩師--松風畫會會員聯展」。
我想用這樣的方式紀念恩師,
挺不錯的,
只可惜我不會畫畫,
否則也可以組成「**畫會」紀念恩師。
回程爺爺建議去新埔吃粄條,
從鄉間小路回到龍潭,
沿途順便和賴爺爺、奶奶、華介紹我國小(三和)、國中(凌雲)母校,
兒時回憶似乎在那瞬間湧現。
我這樣的校友,
因工作、家庭、學業無法回去走訪,
但懷念之情卻不曾稍減,
而想在老師還沒退休前去探望的心願似乎越來越難達成,
因為寒暑假也是恩師們放假的時刻,
當時也沒有向老師要電話的慣例,
因此只能在心裡默默祝福昔日恩師們:
身體健康、平安快樂
今天經歷「藝術、美食」饗宴,
算是偷一日閒,
都要謝謝賴爺爺的牽成。
前幾年也去看過爺爺他們畫會的聯展,我們還和范爺爺和賴爺爺出去寫生,不過我們都很混,兩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家,快要被我們這群「女人」吵死了。這回要不是因為去金門的關係,錯過了這麼好的機會,真是可惜。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7/03/2011 20:05:25]聽秀華說瓏月等小孩考完第二次基測,也會去一趟,搞不好你可以搭她的車前往。
原本打算和秀華分攤去新埔吃粄條的晚餐費,結果她說不知道付了多少,就當她請客好了。真不好意思!